中国科学院硬核背书
科研根基筑牢行业壁垒
中合气化核心技术CGAS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脱胎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国内规模最大的循环流化床技术研发单位。该所持有130余项相关专利,在国内市场技术占有率最高,其技术力量与科研资源为中合气化实现CGAS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中合气化也依托该所科研平台持续推动相关技术升级与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工业解决方案与服务。
近十年中合气化与研究所联手构建了 “应用基础研究 - 小试 - 中试” 的完整研发体系,成功开发出 10000 至 90000 Nm³/h 全系列容量等级技术,适配空气、富氧、纯氧等多种气化方式。从新疆宜化的高碱煤、贵州宏盛的劣质无烟煤,到印尼象盛的高水分褐煤,CGAS 技术在合成氨、氧化铝、镍铁、锂电、玻璃等十余行业的工业化应用中充分验证了对 “三高” 劣质煤、低活性煤的普适性,让 “科研平台” 真正转化为客户的技术底气。
CGAS 技术降本增效
重塑行业效益标杆
与传统气化技术相比,CGAS 技术以 “真金白银” 的效益刷新行业认知:单台 8 万 Nm³/h 级气化炉可助客户年降成本超 1500 万元,是提质降本的 “首选方案”。其核心优势直击行业痛点:
· 高效低耗:独有的上下等径气化炉 + 大型旋风分离器设计,实现高温物料充分循环,碳转化率与产气效率双提升,煤耗显著降低;
· 灵活稳定:30 分钟快速启炉(热备状态),自动化程度高,保障生产连续性;
· 煤种通吃:从褐煤到无烟煤,从 “三高” 劣质煤到粉煤,客户可灵活选煤降低成本;
· 能效最优:通过高温预热、余热回收等技术,系统能效与碳转化率行业领先;
· 零废排放:无焦油、无酚类、无废水,固态排渣 + 干式除灰,环保达标无忧。
近年来,CGAS技术先后被纳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工信部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目录、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无废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生态环境部)、安徽省节能环保“五个一百”先进技术等多个权威榜单,通过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评估、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鉴定,是受国家认可与支持的清洁生产技术,高度契合我国化石能源绿色发展趋势。
产学研深度融合
打造技术护城河
人才是技术落地的核心保障。中合气化研发团队的核心研发人员均来自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循环流化床实验室,拥有十余年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小试、中试及工业化应用的研发、设计、建设、运行经验,经历了完整的研发创新及产业化应用全过程,具备优秀的技术研发与工程转化能力;设计人员多来自国内知名设计院,积累了大量的项目咨询、规划和设计经验;调试运维团队则提供 “全生命周期服务”—— 从运行培训到动态技术升级,确保客户项目长周期稳定运转。
全球60+项目印证
实战业绩铸就口碑
依托中国科学院 2009 年即投入工程应用的成熟技术积淀,公司成立至今已在全球建成新疆宜化、印尼象盛、东方希望等 20 余个项目60 余台套大型气化装置。其中,印尼象盛项目创下连续安全运行 1545 天的行业纪录,新疆宜化项目成功攻克高碱煤气化难题,印尼盛印项目验证高含水褐煤适配性…… 这些项目不仅证明了 CGAS 技术对多煤种的普适性,更以 “长周期、高稳定、低能耗” 的表现赢得客户持续信赖,形成 “技术突破 - 项目落地 - 口碑传播” 的良性循环。